隨著天氣轉暖,春耕春播陸續展開。記者在多地采訪中了解到,各類農資產品生產企業加大生產力度,流通企業加快調運配送,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供應及時充足,保障春耕備耕順利推進。
保供穩價顯擔當
春耕備耕,農資先行。今年以來,云南多家化肥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化肥,全力保障春耕化肥供應。
化肥在我國農民種糧環節中的成本投入是農民種糧投入品中最大的支出。近日,在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組織召開的化肥市場形勢分析會上,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翟樹新表示,公司生產情況正常,保供沒有問題。
作為農資供應主渠道和主力軍,全國各級供銷合作社及社屬企業積極投入春耕生產一線,重點做好上游貨源拓展、儲備結構優化、聯動機制暢通、產品質量把控等工作。目前,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正加快把農資產品調運到20多萬個基層網點,方便農民隨時購買。
中國供銷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集團不斷加強農資流通網絡建設,發揮所屬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公司”)主力軍作用,與400多家農資企業簽訂春耕保供協議,通過中農公司對產供儲銷貿等各環節抓好落實,及時高效抓好農資貨源采購、儲備和調運,全力推動國內春耕化肥供應量足、質優、價穩。
化肥需求量與種植面積、自然災害、有機肥施用以及化肥利用率和養分變化都有關系。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肥料處處長杜森預計,隨著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實施,我國化肥施用總量將逐步趨于穩定,重點是優化施肥結構、轉變施肥方式,推進區域、作物和農戶之間的平衡。
肥料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農民的生產成本和種糧收益。卓創資訊氮肥產業鏈主管劉強分析,去年下半年新增化肥產能投產后,市場供應量充足,加上春節后寒潮天氣和南方干旱等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備肥積極性。受以上因素影響,多地商家控風險意識增強,競價、出貨現象明顯增多,市場價格重心出現松動。
加快“綠色農資”升級
在黑龍江倍豐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里,存有50萬份當地農田的養分樣本報告。倍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韓立祥介紹,當地農戶走進店里就可以調出自家地的資料,精準配肥,實現減量增效。
精準施肥漸成行業趨勢。浙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葉偉勇表示,近年來,隨著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浙江測土配方施肥的土地比例目前達到40%左右,農資產品結構不斷升級,用肥理念持續優化。
倍豐和浙農在綠色農資方面的拓展,是供銷合作社系統大力實施“綠色農資”升級優化行動的一個縮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在近日發布的《關于全力做好2024年春耕農資供應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各級供銷合作社要以“綠色農資”升級行動為抓手,順應農業綠色發展新形勢和新要求,進一步擴大水溶肥、有機肥、配方肥、微生物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等環保優質農資供應,不斷加大綠色農資銷售力度,促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作為中國供銷集團的直屬企業,中農公司多年來持續在綠色農資領域發力。中農公司副總經理王新龍表示,公司通過125家“中國農資·服務中心”以及2萬多家基層經銷服務網點,構建“綠色農資”產品體系,大力推廣測土配肥、有機肥料、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肥料、水溶肥、緩釋肥以及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等。同時,推進機械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應用,因地制宜為農民提供精準的施肥用藥技術指導服務,1300多名農技人員奔赴田間地頭,因地因苗提供精準化多樣化的農技服務及生產性全程托管服務。目前,中農公司已服務耕地超過1100萬畝次。
糧食安全離不開施肥。杜森認為,要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近年來,我國化肥用量持續下降,2022年全國化肥用量5079.2萬噸(折純),比2015年減少943.4萬噸(折純),連續7年負增長。他表示,未來將是土壤、作物、肥料協同,大中微量元素配合,有機和無機結合的方式。有機肥將更加注重擴面提質,由試點推進向全面推進,要和化肥站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創新農資服務方式
趁著送貨間隙,河北正定縣農業生產資料服務中心的耿小永來到貴芳家庭農場負責人李佳寧的地頭,就春耕施肥效果進行回訪。及時的肥料供應、專業的技能講解,供銷社的服務讓李佳寧對今年的小麥豐收信心十足。
河北省供銷合作社經濟與發展處處長田松介紹,河北供銷系統通過3501家莊稼醫院、2000多名包點服務的莊稼醫生,為農民提供全過程服務,既方便了群眾,又提高了效率。
農業社會化服務讓春耕春管高效便捷。目前,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4500多家農資經營企業、6萬多家莊稼醫院、1.7萬多名技術服務人員已下沉一線,因地制宜為農民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務。
隨著生產組織方式變化,越來越多的土地由農業大戶經營,帶動社會化服務需求大幅增加。傳統農資企業開始向現代農資綜合服務商轉變,社會化服務業務正成為行業的突圍點。
多地積極通過開展農技指導、提供托管服務,助力農民增產增收。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服務,今年預計服務面積達到500萬畝。浙農集團新建了18個農資服務中心,開展全程化農資服務。
金融服務為春耕備耕提供了更多保障。為切實解決棉農種植環節的資金需求,中國供銷集團依托所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開展金融助農,提供專項信用貸款服務。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黨委書記、董事長丁好武表示,今年以來,各金融機構通過棉農綜合服務平臺累計發放惠農貸款逾50億元,貸款戶數3.25萬戶,平均利率僅4%左右,與常規貸款相比,每畝地可為棉農節省利息費用50元左右。
眼下,農資行業企業全力以赴,確保關鍵生產資料充足供應,并通過技術創新和服務優化進一步提升農資產品的品質與效能,為春耕春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點擊此處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