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農集團 發表時間:2024年12月9日點擊:1190
“生測試驗,是耐心與洞察力的具體展示,7天、10天、甚至20天,分時段觀察殺蟲劑持藥期表現是基礎。”在今年新投入使用的泰安生測基地的一個黃瓜大棚內,中農聯合研發中心生測研究室主任袁雪指著一片像破窗似的黃瓜葉片說,“當葉片上的蟲害達到最大基數時我們才打藥,以此測試藥效并對毒性進行評估。每一種作物的生測試驗都極為重要,它們是化合物藥效、毒性、安全性的試金石。”
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從化合物篩選到產品應用,每一步都凝聚著中農聯合人對農藥研發的深刻理解與實踐,正是這份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對科學的嚴謹態度,才能讓中農聯合在農藥創制的征途中不斷前行。
強大研發團隊筑牢創新基石
中農聯合研發中心于2010年成立,目前擁有4000余平方米的實驗空間,配備了300多套尖端實驗設備,全面覆蓋了從化合物活性評估、質量控制、合成工藝研發、安全測試、工程設計到注冊登記的全鏈條農藥研發流程。這一完善的研發體系,為中農聯合的創新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獨立運作的中試車間為產品研發的質量控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130多位科研人員的勤勉耕耘,則是中農聯合研發實力的核心所在。在濟南研發中心的殺菌劑培育室內,生測研究室副主任楊繹展示了小麥病害防治的實驗成果;殺蟲劑試驗室內,科研人員細致入微地將害蟲置于試驗葉片,噴施不同濃度的藥劑,為后續的觀測分析做準備。每一輪周期性的配藥、噴施、害蟲計數等工作,都是新產品在推向市場前不可或缺的環節,凝聚著科研人員無數次的嘗試與優化。
“新藥的研發之路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我們幾乎每天都在與失敗同行。”中農聯合濟南研發中心主任唐劍峰感慨道,“團隊始終保持‘挖井’心態,無論面對挫折還是成功,都保持一顆平常心,堅持不懈地推進科研工作。”

我國作為農藥生產與出口大國,在自主知識產權農藥方面仍顯不足。中農聯合憑借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殺菌劑氟醚菌酰胺,于2017年成功取得農藥正式登記證,并圍繞此核心成分,針對黃瓜霜霉病、馬鈴薯晚疫病、水稻紋枯病等多種病害開發了一系列高效制劑產品。以防治水稻紋枯病的40%氟醚·己唑醇懸浮劑為例,其田間表現顯著優于對照組,尤其在今年局部地區7-8月的高溫干旱條件下,試驗田的水稻秕谷率遠低于對照田,充分驗證了產品的優異性能。
中農聯合始終堅持將研發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2023年,經過8年潛心研發的全新作用機理殺線殺螨化合物“三氟殺線酯”正式進入推廣階段,現已獲多國授權,并以其高安全性和突破性的使用靈活性,打破了傳統殺線劑的使用限制,對推動農藥行業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智能化工廠精準把控生產流程
我國農藥生產企業多數規模小、生產品種雜且多,行業整體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較低。中農聯合勇立潮頭,積極引進新設備、新生產線,引領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在中農聯合泰安生產基地的現代化主控室內,工作人員緊盯著屏幕數據,實時查看生產線上的每一個環節。泰安公司副總經理李巖說:“我們已構建起企業級的數據平臺,實現了對各生產單元的遠程監控與智能調度。通過實時采集生產數據和分析數據,能夠精準把控生產流程,不僅生產效率顯著提升,產品質量也更加穩定,同時大幅降低了人工操作風險。”

走進包裝車間,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線正高效運轉,從豎瓶、罐裝、封口、旋蓋、噴碼、裝箱,每一環節都精準無誤,展現出了現代科技的力量。“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線改變了農藥傳統的生產模式,徹底顛覆了原來的低效與高能耗模式,”李巖強調,“它不僅解決了數據采集不全、生產效率低下、能耗高企及人工勞動強度大等長期困擾行業的難題,還極大改善了工作環境,提升了安全生產水平,確保了產品質量的持續穩定,客戶滿意度大大提高。”

正是基于這樣的技術創新與綠色實踐,中農聯合經過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的嚴格推薦及專家評審,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這一榮譽,不僅是對中農聯合在綠色制造領域成績的認可,更是對其堅持綠色戰略導向,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肯定。
高性價比產品方案解決農戶需求
“往年種玉米和小麥,我最頭疼的就是病蟲害防治。”承包了近400畝地的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大曹鎮種植戶王振國說,“今年使用中農聯合的‘增彩’解決方案后發現,治理白粉病的效果確實很明顯,小麥畝產量多打了100多斤。希望中農聯合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幫助我增產增收。”

目前,中農聯合的“增彩”產品解決方案已覆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陜西等地,“增彩”解決方案在病蟲害防治的良好表現得到了種植戶的普遍認可。針對作物的病害和需求,利用創制化合物精準定位,整合作物解決方案,打造高性價比產品,解決農戶遇到的難題,真正將公司使命“聯合創制、助力豐收”落在實處。
中農聯合作物公司副總經理李榮選說:“針對作物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形成與之匹配的優質產品及服務體系,進一步打響中農聯合品牌知名度,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端牢中國飯碗,離不開中國農藥的自主研發。中農聯合將以創制創新為戰略方向,帶動整體業務的發展,以技術服務解決種植戶的需求,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